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籍学历班高二学生。学习者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北大、清华、人大等入学考试。高考中对说明文的常见考查内容是(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的理解。(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本课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了解说明文的特点,重点是掌握说明文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一些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由于教学对象的特点,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词的意义用法,辨析多音字、近义词,积累词汇。
2、了解死海的特征及其成因。
3、理解本文的逻辑说明顺序。掌握几种说明方法,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学会找中心句,概括段意。
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读、讨论探究、分析课文,理解死海特征及其成因,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快速搜寻筛选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心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二课时:基础知识教学—词汇教学、多音字、近义词辨析
第三四课时: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安排
流程一:基础知识教学---生词、多音字、近义词教学
流程二: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流程三:分析研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流程四:扩展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基础知识教学)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及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Ppt: 图片展示—海底世界
问: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海底迷人的画面,有色彩斑斓的珊瑚,往来游动的鱼儿,充满了活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海底世界都象这样充满活力生机。在地球上就有这么一个水域,它的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岸边都寸草不生,你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死海的文章。
鱼、珊瑚、水草……
有的回答:不知道;有的的同学可以回答—死海(他去过死海)
基础
知识
教学
基础
知识
教学
基础
知识
教学
基础
知识
教学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生词
2、ppt展示课文生字、生词
3、找同学认读生字词(老师纠正读音)
4、ppt展示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请同学认读辨析
处–-(chǔ:处方; chù:处所 )
恶–-(ě:恶心; è:凶恶; wù:厌恶)
累 --(lèi:劳累;lěi:果实累累)
空--(kōng:空间; kòng:有空)
降—(jiàng:下降; xiáng:投降)
好—(hǎo:很好; hào:爱好)
重—(zhòng:重量; chóng:重复)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1、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