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基础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2009/2/6 19:12:08
中学基础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北京五十五中 
  
一. 主题词:中学   对外汉语   教学 
二. 课题指导方针: 
在认真总结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近30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在课程设置、教学法以及教材选择等方面的实践意义,并尝试探究以上三方面的参考性和借鉴价值,试图充分体现该校对外汉语教学在以“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实践性”的原则基础上所构建的语言教学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 课题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中华文化结晶的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作用和应用价值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海外“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来华留学生人数都在大幅度地增加,其中进入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也越来越多。目前在对成年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方面,国内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同时也有比较完备的教材资源。 
综观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不难发现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依然是一个盲点,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针对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特点而设计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没有一套针对中学生心理及学习特点而编写的行之有效且可广泛推广的汉语学习教材,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都存在大量的空白。 
北京第五十五中学作为北京市第一所涉外中学,其在近30年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所进行的总结和研究,都将对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和不断完善提供较强的参考性和实践依据,同时,在进入90年代后,五十五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又大胆地将国际文凭组织中学项目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教学法的创新,以及教材的选择使用方面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探讨,为我国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和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及实践上的参考。 
四. 组织实施: 
课题《中学基础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课题组:北京五十五中国际学生部汉语组 
五. 实施过程: 
(一)课程设置 
在语言教学中,组织合理的教学班级、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是开展教学的最基本的两个因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五十五中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语言教学的体制,即依据学生的语言背景进行分班,按“小班制”的原则分层次进行授课。 
就读的学生首先编入相应的年级班,在汉语课时又依据学生的语言背景进行分班,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按年级班级进行授课的模式,在语言教学上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实际的汉语语言能力,便于语言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进入A班学习汉语的学生多为香港和台湾学生,也有语言基础较好的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分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但他们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较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幼年时期就在中国生活,在进入初中前是在中国完成的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是名副其实的双语人了。 
从A班的情况来看,在A班就读的学生都符合以下的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 
l       汉语即是学生的母语 
l       汉语是学生除母语外掌握最好的语言 
进入B班学习的学生大都是把汉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他们学习汉语大都从中学开始,通常先进入汉补班进行半年的语言速成学习,然后再进入相应的行政班学习,到初中阶段的学习结束,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最长的也就是三年。 
进入C班学习的学生大都是刚从汉补班结业插入相应年级的学生,也有学习时间超过一年但汉语水平不高的。 
在此试以高中一年级语言教学分班为例说明A、B、C分班的意义。     
高一A(26人)  
高一B(17人)  
高一C(6人)   
港台地区  
11人  
韩国  
8人  
韩国  
4人   
美籍  
2人  
日本  
5人  
蒙古  
1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北京市教育学会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www.bjhany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