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生华文偏误分析 中关村第一小学 蔡小鸥 摘要: 新加坡是华人居多的社会,政府一直号召国人学好汉语,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汉语是华人学生的母语课、必修课。新加坡教育部每年也从中国招募汉语教师,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2001年到2003年就职于新加坡的一所小学。我在教学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新加坡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比较复杂,受英语、方言等的影响较多。媒体的不规范汉语语用也对学习汉语的学生造成了很大困扰,很多人长期使用不规范的汉语。语病、偏误层出不穷。虽然不影响沟通,但是表达的不准确,不仅影响汉语的美感,而且会造成沟通上的不畅。本文旨在找出病因和症状,做出语病的诊断和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规范汉语的使用。 关键词: 华语、媒介语、目的语、偏误、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汉语 汉语在新加坡被称为华文。虽然从表面上看,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居多的社会,但是由于种族和谐的需要,政府把英语作为各民族的共同语。而华语只是华人的共同语,汉语教学被教育部列入华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并且被称为华人的“母语”(Mother Tough),但是从语言学习的次序上说,汉语却是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第二语言。因为他们从幼儿园起,所学科目都是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而汉语只有在华文课上才会使用,不超过10%的华族学生在家里使用汉语和长辈交流,多数华族孩子即便在家里也是使用英语和长辈交流。所以说,英语才是新加坡孩子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他们的所谓母语,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外语了。华文课从这个角度上说是新加坡学生的外语课。因此,新加坡华文教学,其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范畴。 新加坡的华文教学既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遍特征,又具有特殊性。例如:汉字的书写对于所有学习汉字的学生来说都是难点,新加坡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学生,四个声调是教学的难点,但是对于新加坡学生就不存在。他们不仅很容易掌握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而且他们自己的方言还有入声,比汉语普通话还要多一个调。另外,新加坡学生学习华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汉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之一,国家有两个专门的中文电视频道。还有专门的汉语出版物、华文报纸等等。人们接触汉语的机会略多于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的学生。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新加坡学生接触不正确、不标准的汉语的机会也同样大于其他国家的学生。李光耀就曾针对《联合早报》的语文应用问题,提议聘请专门的语言学家,对其不规范使用汉语的现象进行督察。现在的《联合早报》果然有焕然一新的面貌了。 除了受本国汉语出版物的影响,新加坡学生在使用汉语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英语或方言的影响。第一语言(英语或方言)对目的语(汉语)的学习造成的负迁移很明显。因此,学生们造出来的句子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偏误。现在我就一些常见语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症状的诊断和分析 1. 英语对汉语的负迁移--翻译加拼凑。 有一天,我戴了隐形眼镜去上班,有个学生见了我,就问:“老师,今天您怎么没穿眼镜?”我赶紧给他纠正,是“戴眼镜”,不是“穿眼镜”。学生不罢休,解释说:“英语就叫wear glasses, wear 不就是穿的意思吗?”我听了以后,哑然失笑。英语对孩子的汉语学习造成的影响不仅如此啊。 还有一次,小学六年级华文口语测试要求学生看图说话。有一个女孩子就指着图画说:“这位妇女在走狗。”“走狗”,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典型的贬义词,专指恶势力的帮凶。可是画面上的妇女却是在小区的花园里悠闲地遛狗,显然学生是把“遛狗”说成了“走狗”。后来,另一位新加坡本地的监考老师告诉我,英语把“遛狗”就叫做“walk the dog”,这就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