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板书”传汉语文化——关注板书设计 【内容提要】 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语言的孩子来到了中国,走进了汉语课堂。但他们也有着相同的地方,即年龄相同,认知水平相同。他们在教学中共同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心理特征。如: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相对薄弱;有意注意短暂,易发生无疑注意…… 课堂上,教师的板书设计不仅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的一块“长久阵地”,同时亦是教师进行汉语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的几则板书设计,在汉语课堂上,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借“书”看神州、借“书”解诗、借“书”叙情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由来自印度尼西亚、韩国、加拿大等1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组成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各异的学习方式、习惯。近半数的家长根本就不懂汉语。对于他们来说,抽象、难以理解的汉语课文,读起来就已经很困难,更何况理解其中深奥的含义?但他们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年龄相同,认知水平相同。他们在教学中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心理特征。如: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相对薄弱;有意注意短暂,易发生无疑注意…… 板书要使学生“爱看”,这是利于“学”的前提。板书具体直观,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想象,更有助于外国学生对汉语课文的理解;同时亦是教师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几课精妙的板书设计,体味到了板书的独特魅力: 1、借“书”看神州 《识字》是一篇精美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课堂上,教师简单几笔,勾勒出中国的版图轮廓,一只雄鸡昂首站立在学生眼前。台湾,是班中部分学生生活的故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与祖国有多近。我把事先剪好的台湾岛图形往黑板上一贴,学生无不惊讶: “啊!原来台湾岛离中国大陆那么近!” “我看,台湾岛就像中国大陆的孩子一样!难怪书中说‘与大陆是一家呢’!” 我想,这直观的画面比任何语言都更具说服力。 2、借“书”解诗游《山行》 《山行》这首诗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佳篇。不少学生在入学以前就已经听到过这首诗。但是,简练的语言却使很多外国学生不解其意。课堂上,学生质疑后,我问道:“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什么样儿?”学生这样回答: 生1:“我从‘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看到有山,还有石头小路。” 生2:“‘白云生处有人家。’我想这座山一定很高,而且山上还有人居住。” 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座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高山,一座座简单可爱的小房子座落其中。 生3:“我从诗中还知道这座山中有很多的枫树林,它们的叶子红红的,非常漂亮!” “请你到黑板前来,把你想到的画在黑板上吧!” 就这样,学生又在这山上添上几抹丹红、几点秋绿,一幅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的秋景展现在了大家眼前。 “啊!原来《山行》是这样的美!”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学生感叹道。 “我要把诗人杜牧也画进去,因为他一定也被诗中的美景吸引住了。” “老师,我想把自己也画进去!” 西班牙女孩略带羞涩地说。 …… “老师,看着这幅图画,我想试着把《山行》背下来。” 中国古代诗文,以其精炼的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但是怎样帮助外国学生准确地把握好诗意,即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亦是外国学生学习古诗的难点。这则板书的设计,以直观、生动的画面代替了枯燥的字义。寥寥几笔的简笔画是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它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角色。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它的加入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地效果。同时,也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自发产生了乐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