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逃避现象”与其应对 内容提要: 写作训练对反映、发展留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语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留学生对写作有一种“逃避心理”,这种现象会给目的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会给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较大的危害,是应该努力解决的。 本文所说的“写作”并不完全等同与吕必松先生所说的“笔头训练”,它是指“训练已经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写出汉字规范、合乎语法、合乎汉语表达方式、合乎汉语文体的篇章”①。它是检查和提高留学生汉语能力和汉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就头疼,试卷上的作文常常是一字不写,一些学生虽然写了,但词汇、句型简单,缺乏有价值的语法点,已经学过的句式得不到充分的运用,文章显得很寒碜! 我觉得这种留学生主观上不愿用目的语进行写作,以及在写作的过程中对已经学习过的语言形式,在应该使用的语境和情景中不使用或使用不足的现象都可以算是一种“逃避现象”。它会导致目的语水平的停滞不前,给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改变它是非常重要的! 一、 对“逃避现象”的分类 通过一段时间对留学生写作的指导和批改,我认为“逃避现象”可以分成两大类和若干个小类。 (一) 对整体写作活动的“逃避” 它是指留学生拒绝写作文。 这是“逃避现象”中最浅层的问题,是一个“无”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作文的题目、内容,以及写作方式与留学生自身产生冲突,从而使他们不愿意进行写作;或者是留学生对自身驾驭目的语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产生了畏难心理和懒惰情绪,意志不够坚强,放任自己,得过且过。 只要作文的主题与留学生本身的母体文化没有冲突,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采用适当的方法,这个问题就如同一层窗户纸,是比较好解决的。 (二) 在写作过程中对语言的“逃避” 这是留学生在开始写作后出现的问题,如果教师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是比较可喜的,因为学生已经写出东西来了,这已经是从“无”到“有”了,以后要解决的只是“有什么”的问题了! 此种“逃避现象”又可以分成“对词汇的逃避”和“对句式的逃避”。 1、 对词汇的逃避现象 这种逃避现象又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词汇逃避现象,这是在“实词”的应用方面体现出来的。“实词”是指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它表现在留学生的写作上是以其它词、句来代替目的词。这种逃避现象在表达意思方面不够简练、准确,显得曲折、累赘。但是,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没有太大的错误,阅读者也基本可以理解,有些“洋泾浜”的味道。 在留学生的作文中,这种逃避现象表现为: a、 用近义词来代替目的词 如:我名郑民守。 (我叫郑民守。) 他们是好朋友,常常一起谈话。 (他们是好朋友,常常一起聊天。) 这是社会往前的问题。 (这是社会发展的问题。) 造成一个我们所有人都等的社会。 (创造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平等的社会。) b、 用近似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目的方式 如:你是真的老师,我们喜欢你。 (你是好老师,我们喜欢你。) 让我们亲自来动身。 (让我们亲身经历。) 每当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每当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与他签条约的时候,要给他必要的代价。 (与他签条约的时候,要付出必要的代价。) c、 用迂回的说法来代替标准的说法 如:好学生不能说不是真的话。 (好学生不能说假话。) 听到这话,大概全体中有很多的人会说“这是教训。” (听到这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