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外籍学生的汉字教学
北京朝阳区芳草地小学 张向华
内容摘要:
通过对于国内传统的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的概述,找到在此基础上适合外籍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即在师资过程中要注意趣味性、科学性,努力用多种识字方法减少学生学习汉字的为难情绪。在教学汉字的同时弘扬汉字所蕴含的的文化,感受中国汉字之魅力。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随着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投入到学习汉字的热潮中。
如何进行外籍学生的汉字教学
汉字,作为一种自源文字体系,千百年来一脉相承,是世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它生动而形象的造字心理机制,不间断地使用而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它的博大、厚重、缜密,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在基础教育注重识字教学的国家。
在对外教学汉字的过程中,我们也不乏听到“汉字难学”的声音。如果把汉字看作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符号,看作一笔一划的组成,那么,汉字是够“难学”的。
下面就国内识字教学的研究进行回顾,使我们能够从中借鉴、继承,取长补短,找到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识字方法。
在中国建国50年多来,小学汉字教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在中国国内现在有几种识字方法运用比较广泛。它们是:口诀识字、看图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识字改革的流派形式众多,简而言之,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从“字形”入手,第二大类,从“字义”入手,第三大类,从“韵文”入手。现将几种有影响流派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优势、劣势进行简单的阐述。
(1)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一项改革实验。1982年至1985年,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在佳木斯等地组织实施了第一轮实验其基本特点是针对学汉语与识汉字的主要矛盾,主张以汉语拼音为工具,寓识字于学汉语之中,读写同时提前起步,建立“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的教学新体系。主要做法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拼音后,先阅读纯拼音课文,再过渡至阅读注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课文;作文教学从一年级开始,亦先以拼音代汉字写话和作文,然后过渡至全用汉字。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寓识字于读写之中,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在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就开始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读写教学提前,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协调发展。不足之处是:汉字的识记关键在字形的记忆上,注音识字在识记字形、字义的理解教学上没有建树。
(2)看图识字
看图识字主要通过生动的图画把汉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重点解决的是识字中的“了解字义”的问题。不足之处是看图识字由于众多的画面本身与汉字本体难以对应,不能很好地解决字形的问题,加之很多的汉字的字意无法用图画描述,只能作为初学汉字的入门方法。
(3)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其魅力来源于它根据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出发,构建学习体系和内容;同时把识字阅读与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穿于教学中。不足之处是:忽视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
(4)集中识字
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借鉴传统教学经验,进行集中识字教学实验,其后北京景山学校等校也作了类似的探索。试点学校普遍地在一、二年级完成了识字2300个左右的任务。其主要做法是:在完成拼音教学后,先通过“看图识字”教识一批独体字,再用“基本字带字”成批识字,然后教读一批课文,形成先识后读、分批集中、交叉进行的教学过程。采用的其它方法还有:同音字归类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会意字归类识字,形近字比较识字,反义字比较识字等。集中识字的教学目标单一,突出了汉字的构造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突破识字难关。
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基本字或构字部件带出若干拼组字的识字方法,有助于小学生同时认识某些有内在联系的字,但也带来了三个问题。
第一,许多拼组字和基本字只有外在的形近,并无内在的联系,集中越多,识字负担就越重。当拼组字从“音”或从“义”归属于基本字时,掌握一个基本字,才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一串有内在联系的字。但是众多的拼组字和基本字之间没有“音”或“义”上的联系。如:掌握了基本字“台”或“每”,却丝毫无助于对拼组字“冶治怡始”或“侮海悔”的认识。因而“集中识字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新设了无法称说、难以识记的构字部件,给识字教学增添了麻烦。
第三,许多基本字是冷僻字或次常用字,拼组字却是常用字。这种从冷僻的或次常用的基本字入手,再带出常用的拼组字集中识字,反而增加了识字的难度,也不符合识字规律。
(5)循环识字
运用记忆规律、实行循环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1981年,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局直属小学采用自编教材进行了试验教学。其特点是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实行生字复习或再认的时间间隔先短后长并有规律地循环反复的教学方法。不足是忽视汉字自身的规律,反复机械的记忆,增加学生的负担。
(6)字理识字
所谓“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从而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字理识字”主张独体字(象形字和指示字)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样演变来的;教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模式,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示的读音,最后了解其结合起来表示的新的意义和读音。
不足之处是对于一些意义变化灵活的的字、词,要真正掌握它的意义是困难的。对于汉字溯源的操作任课教师不好把握,学生在溯源的时候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学习有些枯燥。
分析了国内教学汉字的利弊,总结经验,容百家之长,结合学生的特点,创造出最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识字教学法。
在汉字教学中,我们遵循汉字的有理性,科学性,开掘汉字的蕴涵文化,创设情景识字,增加识字的趣味,这样的识字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
一、 科学识字,以少胜多。
汉字本身是有序的,科学的。汉字群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汉字的构成部件有400多个,在它们构成汉字的过程中携带着明显的意义或者语音信息。这就是“同形同宗”的道理。一个字就是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至少引出横竖两条线,就像一个网络图。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汉字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识字方法,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汉字文化的悠远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晴”这个字。横着看,它的意义偏旁是“日”顺着日这条线,可以涉及到很多和日有关系的字。间、晶、照、晨、晚、暗”,这些都是和“日”有关系,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有“日”的字,和太阳有关系,有时“日”表示时间。纵着看,“晴”的右边是表示声旁的“晴”,同样是表示语音作用的还衍生出“清、情、请、蜻、精、睛”,这样学生就结识了“青”字组的一系列字。遵循着这样的汉字科学系统来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形象识记,记忆牢固。
根据“儿童的天性明显的要求直观”、“汉字就是一幅画”的特点,为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高潮。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许慎《说文解字》)有如“日、月、水、火”等一些独体字就是很好的说明,对于这类字的教学,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字源追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图片他们会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轻松的掌握了汉字。以教学“日”字为例,首先出示一幅太阳的图片,告诉学生,甲骨文中的太阳这样表示的,边说边在太阳的图片上面出示甲骨文,使他们很明显地看出古人在造字的依据太阳的形状,随着发展,再到小篆的时候这个字“ ”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楷书,发展到隶书的时候,其笔画形态已经由图形到线条,最后终于发展到楷书的笔画成为“日”。以此类推,在教学“山、石、土、田”等字的时候,他们可以自己凭借想象,把原形字用笔画出来,而且互相交流,学习气氛异常活跃。实践表明,利用这种方法教学的生字,孩子的记忆非常深刻,例如一向易出错的“鼠”字,在这样的教学之后,测试结果正确率100%。教师不但使他们学会了这个字,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汉字发展的历史,从而对中国祖先的聪明才智充满了敬佩之情。还有教师信手拈来的板画,学生的带有独特的个性的联想记忆汉字的方法都是不错的识字教学方法。
3、游戏识记,趣味轻松。
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拆字、组字、汉字找家、商标中找字等游戏,进行识记,使课堂上出现精彩的场面。
我们时常在低年级的课堂上看到学生拿着“残缺不全”的汉字互相拼凑,就像学生们喜欢玩的七巧板一样。每每拼成一个字,学生就会兴奋地欢呼起来;还会看到学生从长满“硕果”的汉字树上,摘下自己认识的汉字……
在学生的活动中汉字是他们熟识的朋友,不再陌生。
4、归类识字,传播文化
中国的汉字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它在默默地向我们传递着中国古老的文化。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年级的增高,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汉字,而是在教授汉字的同时进行汉字文化的开掘。例如,学生学习了大量的宝盖头的字“宇、宅、室、宫、家、寓”等等。我们知道,宝盖头在甲骨文中念“mian(二声)”是简易的房屋。在古代房屋的建筑是很讲究的,什么样的房子为“宅”,什么为“宫”等,向我们拉开一幕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历史;再如“示字旁”,像垒砌的祭台形,神灵的象征。这样的字有“神、社、祈、祠、福”等,“神”是天神,“祁”是地神,“社”是土神。“稷”是谷神,“魄”是阴神,“魃”是旱鬼,“魑魅魍魉”则是山川精怪……向我们讲述着中国古代人的信仰。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是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我们在教学汉字的时候要遵循汉字的科学性,要满怀弘扬中国文化的情怀,做文化的交流使者这样的高度来教学汉字。
中国汉字有着悠久历史,如果说汉字的发明不算是奇迹,那每一个汉字中都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这算不算是奇迹呢?我们中国教师应该做文化的使者,擦掉汉字上的灰尘,让所有人看到汉字古老的光辉!
参考资料
郭林《集中识字教学的理论与经验》 贾国钧《字理识字》
李楠主编《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报告》
王宁《识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应用》
施茂枝《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兼评几大识字教学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