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班词汇教学的探索
内容摘要:
很多留学生在经过速成班(汉语班)的学习之后,很快升入学历班。因为学习时间短,汉语础薄弱,他们在学历班的学习常常遇到很大障碍。因此,在汉语班加固学生的汉语基础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词汇问题首当其冲。教师应该从自身教法和学生学法两方面下工夫,努力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词汇量,掌握词汇的用法,进而为学生的今后学习扫除汉语障碍。
关键词: 汉语基础 词汇 教法 学法
关于汉语班词汇教学的探索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在人数上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而在年龄上则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生源上则以东南亚学生为主。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欧美的短期学生(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包括旅游、工作、兴趣等,只是一时之需),这些学生大多要在中国学习数年。他们先在汉语班集中学习汉语,然后升入学历班学习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最后参加高考,升入中国的大学。在这几年的辛苦学习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外汉语教师们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整个留学生教育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在这里,我想就汉语班的词汇教学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呢?
首先,作为一名专教汉语班的教师,我在实践中发现一种令人比较担心的现象,那就是汉语班学生因为起点低,学习时间短,造成了他们汉语基础薄弱,这成为制约他们在学历班学习的巨大障碍。
许多汉语班的学生在初来中国的时候,以为学习汉语很容易,但不久他们就会发现,学习汉语其实很不容易。通常,他们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辛苦学习之后,会升入学历班继续学习(此时,他们大多已经通过了HSK的相应等级),开始学习更多的学科。这并不等于说汉语对于他们已经不再重要,相反,汉语依然是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首要前提。汉语水平高的学生,在学习新学科时往往表现得轻松自如,而水平低的学生则会困难重重,比如说,一些高二、高三的学生在使用汉语时依然常常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而对学习和考试中的问题的理解也常常出现很多偏误。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汉语基础薄弱。
我们知道,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学习母语还是外语都是如此。所谓的“速成”教育,虽然能够解决一时之需(如考试、工作),从长远看,却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这一点,从事对外汉语的教师们都是很明确的。但在现实中,学生大多求快,不愿进入长期的汉语班学习(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等),加之他们起点低,因此造成了他们在学历班里的“先天不足”,这成为制约他们以后学习的巨大障碍。
其次,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语音、词汇、语法。三者都很重要,而词汇可以看做是语言大厦的中坚力量,如果词汇方面不足,则大厦根本无法立起。从实践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语音方面的困难通常不是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基本上可以克服了;在语法方面(语法可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由于汉语中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是一致的,所以学生学习句法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至于词法,因为与词汇密不可分,,则完全可放入词汇中考虑。相比之下,词汇方面困难很多,因为汉语中词汇数量大、含义丰富、用法多变,而词汇本身又无形式变化,常常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可能发现自己不认识的词有很多,或者即使认识了在理解和使用中依然常常出错,导致他们在学习中举步惟艰。所以,词汇教学应当可以看做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汉语班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选择词汇教学来作为加固学生汉语基础的重心。
那么,应该如何在汉语班里解决词汇这个“老大难”问题呢?
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的教法,一是学生的学法(它应由教师培养出来)。
先说教法。因为汉语词汇繁多复杂,而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所以教师的教法应从具体情况出发,灵活多变。因为在汉语中,字和词是密不可分的(学界就字与词的概念和关系的讨论一直未有定论),所以在本文中的“词汇”的概念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字,也包括词。
那么,就先说说汉字的教法。掌握汉字,其实也就是掌握它的音、形、义。字音比较简单,此不赘述,主要说说字形与字义的教法。针对字形,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开始阶段,可以使用部首法。教师选择汉字中常常出现的部首(构词能力强的部首),如“女”、“金”、提手、三点水等,然后将课本中的同一部首的字归于其下,如从“女”引出妈姐妹姑娘奶好姓等,这样就会大大加快学生的记忆过程。还可以用拆字法。现代汉字中,合体字占大多数,独体字比较少。合体字看似复杂,但不少是由独体字构成的。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一些独体字,如“人”、“日”、“寸”、“十”、“口”、“山”等,待学生掌握之后,依据独体字把合体字拆分成几个部分,如“早”可分为“日”和“十”,“时”可分为“日”与“寸”,“分”可分为“八”和“刀”等。拆分之后,一目了然,学生会感觉非常简单,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记忆了。还可以用形近字比较法。当学生学习了比较多的汉字后,可以用这种方法。如“请”“清”“情”,如“图”“圆”“园”“国”等,让学生比较这些字同在何处,异在何处,他们看清楚了,也就记得牢固了。还可以用同音字比较法,如“轻”“青”“清”,“借”“介”“界”等,让学生看看同音字有何同和不同,比较之后也会记忆得很牢固。
再看字义。了解汉字字义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与词义密切相关。讲授字义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根据形旁(或部首)释义。如上面说的“女”字旁,女即女子也,妈姐妹姑娘奶都是女子,很简单,那么“好”“姓”与女子有关系吗?当然有。“好”原来指女子容貌美丽,而“姓”则是家族系统的符号,因为中国历史上,先有母系氏族社会,后有父系氏族社会,所以最开始的“姓”源于母系(如姜、姬、嬴等),所以这两个字都有“女”字旁。再如“月”,本指肉,后又特指人身上的肉,所以“脚”“腿”“肚”“肺”“肠”等人身上的各部位的名称均以“月”为形旁。二是根据字义类推字义,如由“木”不难推出林森的意思,由“水”不难推出“淼”的意思,类似的还有“磊”“鑫”以及“歪”“甭”“孬”等。还可用多音字法。汉字中有很多多音字,虽然是同一个字,但音不同则字义不同。教师可归纳出常用的多音字,如“教”、“和”、“着”、“大”、“长”等,让学生逐一记忆。
现在说说词。对于词而言,最重要的是词义(因为词形与字形重合,不用再费很多工夫)。字义是词义的基础,但词义往往要比字义丰富很多。那么,如何讲解词义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以旧词解释新词,如爷爷可以解释为爸爸的爸爸,开关可以解释为用来打开和关掉电器的东西,这样学生会觉得很容易理解,同时又很好地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二是根据语素推测词义,如“店”指商店,是卖东西的地方,那么由此类推,书店、花店、水果店等的意思都不难得出了。三是近义词比较法。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比较:1词义差别:如“冰凉”和“冰冷”,二者都有冷的意思,其词义差别是冰凉是指人的一种触觉,是实实在在的冷,而冰冷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也许事实上并不冷。2褒贬差别:如“结果”和“后果”,二者其实都是结果的意思,但结果是中性词,可以很好也可以不好,而“后果”指的却是不好的结果。3用法差别:如“又”和“再”,二者都表示动作的重复,但“又”用于已经完成的动作,而“再”用于动作将要做而没做。这种方法最好放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效果会很好。四是反义词比较法(仅限于绝对反义词),如热—冷,快—慢等,它的优势是清晰明了。五是扩展词义法。汉语中,一个词的词义可能很多,但基本上都有一个基本义,其它都是由此引申而来,所以,如果能抓住词的基本义,理顺它与引申义的关系,然后在讲课时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也就容易记忆了。如“会”,基本义是聚合、合在一起的意思,引申为人的聚合(见面;会面),又引申为人的聚合方式(集会,某些团体,庙会,民间组织,主要城市等)、事的凑聚(时机;恰巧)、理的结合(应当)。
以上说了教师的教法,现在说说学生的学法。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能教给学生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若教师争分夺秒地教给他们太多东西,他们会难以消化(甚至患上厌食症)。教师也不可能长期充当学生的“拐杖”,“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师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那么,培养哪些方法呢?比如说,查词典的方法。学生可以从词典里随时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词典里的东西很多,学生应看哪些东西呢?自然是看那些典型的常见的,而要跳过那些专业性很强的或者生僻的词语。如,打开词典,看到“安”下面有很多词,“安宁”“安定”“安全”等都是常用的,应当记住,而“安瓿”“安培”这样的专业术语、“安厝”“安澜”这样的生僻的词则可以掠过。再比如归纳法。学生要学会归纳,汉语词汇虽多,但按类归纳后,也会非常清晰,便于理解与复习。如何归纳呢?1可以按照意义归纳,如按颜色:红色、绿色、白色、黑色、浅色、深色、冷色、暖色、中性色,宝石蓝色、玫瑰红色等,可以归纳出很多。2可按同位素归纳,如按人:大人、男人、女人、老人、年轻人、好人、坏人、中国人、外国人等,也可收获良多。3按词性归纳,如按能愿动词:能、会、得、可以、应该等,按介词:在、从、跟、向、和等。再如应用的方法。语言是一种应用型的工具,应用是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应用的方法呢?首先是在学生的作业中,除了课本上的基础作业外,教师可以适当留一些应用性强的作业(难度不是很大的,但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储备和词典的),如造句(用不同的词、不同的句型),写小作文(不同的主题)、出板报(不同的内容)等。其次,教师在课上课下与学生交流时,也要有意识地用上所教的以及将要教而还没教的词汇,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用上所学的词汇与老师交流了,长期坚持,效果会很好。
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得到的一点体会。由于本人学识浅陋,疏漏不足之处定然很多,敬请前辈同仁们指正。
参考书目:1《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汉语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年1月北京第一版;
4《汉字形义演释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