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浅谈我与外国学生教学中的情感交流——笑对学生 换位思考

[日期:2007-02-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浅谈我与外国学生教学中的情感交流——笑对学生  换位思考

 

简述:从这个标题来看,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笑对学生,换位思考”,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是我们教学的最大障碍。学生刚从祖国来到我们国家,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全新的。老师说什么,笑什么,他们都是不明白的。那么,学生在说什么,笑什么,老师又明白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接触学生,对学生的种种表现都可以有广泛的了解。看在眼里就必须记在心上。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老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就算你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学,学不会,那老师的“教”也是无用功。而中外文化背景、教育模式、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给这种交流互动带来了很多困难,有时甚至会使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陷入尴尬的境地,作为生活经验、工作经验都并不丰富的年轻教师,更是如此。以下我将简单谈谈我在工作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老师们一起共享。

一、学生情况分析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现在的学生不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他们受环境的影响,都是在蜜糖里泡大的被家庭宠坏的一代。相对来说韩国学生比中国学生自主能力要强很多,他们的家庭一般都有23个小孩。而中国家庭一般都是一个。中国家庭经常是34个人宠着一个孩子,而韩国家庭则是谁听话,能力强,谁就在家里受宠,有地位。我们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018岁之间。大部分学生处在“青春期”阶段,又有很多人是离开了父母,独自一个人在中国生活的,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在这一点上,对中国学生和对韩国学生的方法就不能完全转借,必须要老师自己摸索出一种适合外国学生的方法。

二、课外的师生关系

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先让学生喜欢我。但是这种喜欢却是要在自然中进行。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他们喜欢朝气蓬勃,庄重不失幽默的老师。老师绝对不能把情绪带入课堂,不能让学生感受压力。所以,我经常找同学聊天,利用下课时间和学生一起游戏很多学生都是离开父母来中国学习的,生活中的很多心事也没有地方去诉说。那这个时候我就会做他们忠实的听众,和他们谈心。慢慢的,我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和我聊天,有的学生虽然汉语很不好,但是我都是认真的去听,用心去聊,希望能分担他们的痛苦和他们一同成长,一起学习。老师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无论是服装还是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班老师们一般都打扮比较素,很多老师选择深色的服装,也很少化妆。而外国学生喜欢老师收拾的漂漂亮亮的,甚至喜欢老师穿着很时髦的衣服。我也是尽量去迎合他们的想法。有时候在着装方面学生会给我一些建议,那么我就会适当的改变一下,让他们在感觉和我靠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是老师,不能丢掉自己的尊严和威信!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很优越,有些学生看不起中国老师。如果中国老师穿着一件比较名贵的衣服或拿着比较贵重的东西,他们就会问:“你买的?真的?多少钱?”。语气里明显带着瞧不起的意思。这个时候我总是很冷静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挑剔的学生,采取“冷处理”态度。

其次,老师要去观察学生,研究学生。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学生心理特点都不一样。你要让他接受你的教育。我接触的学生都是初中生。一个班有不同城市不同背景的学生,混杂在一起总是有些磕磕碰碰。所以,我花大部分时间去了解学生,设身处地的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启发引导。韩国学生都很有礼貌,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只不过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参差不齐。所以,老师要因材施教,心态要放宽。小孩子喜欢听表扬的话,我尽量找到机会就表扬,鼓励。学习汉语的相对枯燥的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厌学的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在表扬和鼓励的时候掌握火候,并尽可能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个别学生因刚开学,人生地不熟,加上性格比较孤僻,不爱说话,上课听不懂的时候总是睡觉,任凭老师怎么教育都不管用,总是装做不知道,听不懂。后来,我改变了教育的方法,对于他们生活中,学习中的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表扬。对于失误我也是及时给予鼓励,一点一点地树立他们的信心。

施教过程中,我发现给成绩较差的学生一点关心鼓励,他会感激不尽,有时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就像我在工作烦心时,学生跑过来问我“老师你怎么了”,“老师我爱你”,“你不要生气”时,我也会觉得心里暖暖的,很受感动,用最兴奋的状态去迎接学生。我很注重学生的成绩,学生也特别重视自己的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尽管他们是外国学生,可对分数也是相当重视的。每天听写完生词后我总是把成绩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读出来,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成绩特别差的不能当众读成绩,给学生面子。有的学生听写时总是2030分的,成绩一直没有进步,有一回我在他们的听写本上用韩语写了“加油”,暗示他们该好好学习了。接下来的几次听写,他们的成绩一天一个样,进步很快,这个时候我就会把他们好的成绩当着全班的面读出来,在同学们的惊叹声中鼓励他们进步。这样既鼓励了成绩差的同学,又激励了成绩优异的同学,一举两得。甚至好几次那些成绩好的学生都质问我为什么不给他们的听写本上写上“加油”。换位思考一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有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老师在教的过程中才会有无穷无尽的乐趣,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达到更好的效果。

老师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宠坏学生。要在爱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教书的同时也要传授学生做人的方法。

跟学生在一起,事情很多,很劳心,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

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四十分钟,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是不容易的。学生的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上课不怎么需要老师太多的讲解。而有的学生是不管老师怎么讲,都是不明白的。面对这样的学生群,该怎么去进行我们的课堂四十分钟呢?上课读课文时,我有时候会故意叫那些平时不开口,上课睡觉的学生读课文,总是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把他们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我也会准备一些课文中的最简单的句子,问题,让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来答,回答完后就及时表扬,让学生在我的课堂得到鼓励。在课堂上,我不光是讲授知识,我还要求自己去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看着老师不知所以的时候,我就会想,是不是我没有说明白呢?当学生对我的课不感兴趣,呼呼大睡时,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可能是我的课太单调,太乏味了。过后,我就去寻找更适合的方式,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得到的会更多。

从情感出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学会宽容,理解,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死、过苛,他们来学习汉语,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然会有很多不明白不会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换位思考,老师也应该反过来想想学生的难处。上课讲解生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前预习,在老师上课时会很顺利的帮助老师翻译,同时减轻了老师负担,因为有很多生词不是老师用汉语能解释清楚的。学生掌握的都是很有限的简单的汉语,老师的讲解有时候真的是无用的,多余的。那就需要其他学生靠查字典去理解生词。我在教学中经常就会这么问:“是什么意思?”很多时候都是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回答不知道。有时我会说:“这么简单的都不知道?”学生会反过来问:“我没有学习,怎么知道?”是啊,老师还没有讲解,学生也还没有学习,怎么会知道呢?换成我是学生我也会回答老师不知道的。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说:“这个很简单,很容易。”学生都会说:“我们是外国人,你是中国人,你当然容易。”是啊,学生要是觉得容易,简单,那为什么还会要老师来教呢?反过来想一想,要是你也在学习第二语言,你什么都不知道,是不是也会反驳老师同样的问题呢?我们学习了十几年英语,还不是说句完整的话都不利索?那凭什么要求学生什么都会呢?他们说不好,说不对才正是需要老师的时候。

教学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纠正错误”。纠错要根据性质及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方法。老师大部分纠错都是在课堂上及时提出的,有时候学生读很多次都不对,老师就会纠正很多次。有的学生自尊心很强,老师给他纠错的时候他会很害怕,很不耐烦。我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总是逮着学生的错误就马上纠正,原以为我这样做学生就会正确发音。其实相反。学生读课文读生词时总会有读不准音的时候,我总是是马上纠正。第一遍第二遍他还会好好读,等要是老师再强调再纠正的时候他却怎么都不开口了。我就很尴尬的被晾在那儿了。这样不但起不了帮助学生的作用,反而还会让学生讨厌,抵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回应老师呢?老师不给我面子,我为什么要给老师留面子呢?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我忽略了学生的感觉,一味的强求,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凭一句赞扬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如果我在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时候,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关爱,给学生一句赞扬,我相信学生会更喜欢我的课。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只有不断的换位思考,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总结出更多的教学方法,积累出更多的教学经验。停下来想一想,回头看一看,我们就能收获很多宝藏。总之,与外国学生相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你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ted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