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我教口语课——优化口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

[日期:2007-02-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我教口语课——优化口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

 

口语课是为来华学习汉语、报考中国大学的中小学留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与精读课、听力课并列为语言班的三大主干课程。语言班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短期语言培训,其目的在于通过一个学期集中强化的学习使几乎是零起点的学生,努力达到汉语水平考试3级,语言能力得到培养,并有大幅度提高,为以后进入国际部学历班、插入中国班、乃至毕业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是一切语言教学的根本宗旨和终极目标。语言习得规律表明,学生听、读能力的发展往往先于、优于说和写。因为听和读属于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输入先于输出,学生只有在先积累了一定量的听和读的基础上才能把它们说出来,写出来。所以,说写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培养起来也更难。二者之中,说的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大凡学习语言之人,其目的就在于能开口讲话,能够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完成交际任务。因而,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口语课教学,其意义非同寻常,不可小觑。

在几年的一线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口语课教学的宗旨应该是:在保证学生多听多说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字词的教学;在力求课堂有趣活跃、学生身心愉悦的同时,更不能以减少教学容量、降低教学效率为代价。结合语言教学和学习理论,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将使口语课堂教学日益优化。

一、拼音教学是基础,规范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

汉语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拼音掌握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后边的学习,认读汉字需要借助于拼音,朗读课文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拼音。更为重要的是,拼音学得不好会严重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洋腔洋调”不仅会引来同伴的嘲笑,更会带来交际障碍。

我们目前使用的口语教材是北大版《初级汉语口语》。前三课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实践表明,只要教学安排科学紧凑,一个星期就可完成全部拼音的教学。学习拼音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烦,成就感不足。有些难点,如“儿化”,“二声、三声”易混淆的问题不能期待学生短时间内解决,需要随着学习的深化慢慢纠正。在教授拼音时,除了给以标准规范的示范,渗透趣味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如单元音的教学,根据开口度的大小将6个字母从大到小排列,写成a o e i u ü,领读时配合口型的大小变化,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领会、模仿发音。在辨音环节中,有必要抓住留学生的难点设计易混淆音节,难点不突出,他们会觉得很容易,丧失练习兴趣。针对韩国学生,我将这几组音作为辨析难点,“pǔ/fǔ”“nǚ/lǚ”“sǎ/shǎ”“sī/xī”“bīnbīng”“xiě/xuě”除了使用常规的方法领读、跟读、点读反复练习外,还用一些小技巧来活跃课堂,比如,老师随机读某个音,让学生根据该音在黑板上的位置举左右手表示,看哪位同学举慢了、举错了,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然后,再让发音好的学生到台前当老师示范,这样,让学生亲自参与,口动、眼动、手动相互配合,课堂气氛就会高涨起来,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

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非常抽象,术语太多,对于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讲难度太大,不易理解。教授时,务必不能出现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汉字。为了能直观地表现出来,我尝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拼音规则,比如,“iouueiuen”前边出现声母时的变化就可以表示成:shēngmǔ+iouueiuenshēngmǔ+iuuiun,如lùnqiú、guī。这种图示清楚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总之,拼音教学要避免枯燥单调,努力寻求一些促进教学的方法技巧,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只要遵循规范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拼音部分的教学任务就一定能顺利出色地完成。

、字词教学是关键,问答扩展记忆相结合。

字词对于语言的重要性犹如砖头瓦块对于建设高楼大厦的重要性一般。即使建筑师将图纸设计得再恢宏绝伦,没有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砖块,也一样难以建成任何大楼。学习语言的学生,如果字词掌握得不好,没有一定的记忆储存,那么语法规则理解得再透彻,也难以连词成句,出口成章。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完成拼音教学后就不放松字词的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字词的重要,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为顺利进入对话阶段铺平道路。

采用扩展问答的方法讲授词汇简单易行,效果也很好。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信息输入量训练学生的听力,通过回答问题锻炼其表达能力,而且能在新旧知识间搭建一个平台,使知识融会贯通,利于学生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你言我语活跃气氛,减少紧张感。比如学习“好”这个字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老师好”,“同学们好”,在此基础上扩展出“好老师”,问学生:“我是好老师,你是……?”借助于手势,学生就可以说出:“我是好同学/好学生。”的句子来,再引入“男孩”、“女孩”这两个词,问A同学,“B是好男孩吗?”将大问号写在黑板上,反复几次,学生觉得有趣极了。

又如,讲授“谁”这个词时,抽出一摞作业本中的一个,问“谁是曹有敏(化名)?”“曹有敏是谁?”要求问到的学生举手回答:“我是……。”也可假装不知道大家的名字,指着班中的某个同学问别的同学他是谁,练习句式“谁是……?”“他是……”,这样,大家会日益熟悉彼此的汉语名字。此外,“谁”作定语的用法也不能忽视,但不能将语法结构生硬地讲解。于是,我收集了班上同学的一些小东西,都放在讲台上,随便拿起一个,问:“这是谁的笔?”将“谁的(   )?”写在黑板上,请大家回答,又问了橡皮、本子、书、词典等学生手边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这样一个词经过了多次的练习,对学生有反复的刺激,无疑会加深其印象,巩固记忆。“内科”这个词虽然不是讲授的重点,但可以通过它回忆很多以前学过的词,又可以简单了解偏正结构词语的构成。我将“内”用括号括起来,问还可以说什么科?同学们都踊跃思考,指着身体的某个部位问这是什么科?总结出“耳鼻科”、“皮肤科”、“外科”、“骨科”、“神经科”等,甚至一个学生做出孕妇的样子,引来哄堂大笑。此外,学生还讨论了中外医院的不同,说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气氛很活跃。类似这样涉及中国国情和文化的词语有必要多作介绍。

在问答扩展的同时,提醒学生高兴之余别忘了做好笔记,免得学过就忘。这种提醒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常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于学习目的不很明确的中小学生来说,通过听写来检测其词汇掌握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年龄的关系,这些孩子习惯于形象思维,机械记忆强于意义识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死记硬背”,反而能够助其汉语能力的迅速提高。因此,事先就告知学生每课生词都要背会,都要听写,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名字次日会出现在黑板上予以表扬,听写成绩也会定时反馈给监护人、家长,并且有月奖、学期奖,学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知道没法逃避,就会自觉、认真地对待。天长日久,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来越大,对其口头表达和写作都大有裨益。

、精心组织课堂语言,加强重现。

重现率是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引起争论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重现对于词汇和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马上开始,最初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第二天遗忘得最快最多,需要复习的时间也长。可见,为了避免遗忘,必须组织识记后的反复复习,“确保新教的字词可以在短时期内有较高的复现率,可以显著提高习得效率和记忆效果”(吴世雄,1998)。语言教学专家盛炎(1990330331)也说:“一个词出现一次,学生就记住,这是少有的现象;一个词反复出现多次,学生才记住,这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是正常现象。”但是目前却存在着教材和课堂教学都重现不足的情况。胡明扬(1997)对某些对外汉语教材提出批评:“现在通行的生词表上并列的生词都是‘一次性’的……这显然不利于词汇教学。”

为了弥补词汇在教材中重现不足的情况,教师极有必要在课堂用语中多使用学生学过的新词。抢在遗忘‘大塌方’之前加固,比遗忘后再修补的代价小得多。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词汇学习、课文讲授、练习等环节中尽可能地照顾生词,让一个词在学生头脑中反复被激活,加深记忆,以加快信息提取的速度。

在课堂中的复习环节,我常常用问答和快速造句的办法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词语。例如,“好吃、贵”都是上节刚刚学过的,我问某个学生,“我觉得饺子好吃,你呢?”“他觉得西红柿炒鸡蛋好吃,你呢?”“你喜欢吃西瓜,你买过西瓜吗?贵不贵?”“中国的东西贵还是你们国家的东西贵?”在每个学生都练习完之后,加以引申,“香蕉很好吃,可乐怎么样?” “他的这件新衣服怎么样?”这样就将课堂上补充的“好喝”、“好看”一并作了回忆。有时候,我将复习的词语写在卡片上,学生分为两组,比赛造句,进行抢答,看哪组的句子又快又多又好,教室温度顿时就升高了。

很多教材都有替换练习,是对本课重要生词和语法点的有效复习。以往就是

让学生读一读,或齐读或点读,总觉得效果不明显,虽然读了一遍,但对学生来说印象不深刻。后来,我尝试在读完后让学生模仿例子写自己的两个句子,写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真分析句子的结构,回忆以前学过的词语,是一次很好的再创造。从学生的句子中,也反馈出其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抓住难点,随时解答。此外,写作文时,也可以给学生几个关键词,让他们灵活运用到作文里,这又是一种有效的复习。

、情境练习有必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情境练习是口语课必不可少的练习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其特色练习之一。通过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诸如问候、问路、买东西、点菜、打电话等功能项目。这种练习脱离了课本,形式灵活,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

在组织情境练习时,老师不能置身度外,而要成为其中的参与者,精心准备。首先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其乐于参与,有话可讲,比如比较不同国家的物价,外国学生兴致盎然,他们觉得中国的东西太便宜了,一说起来就没完,在什么地方买了什么什么东西,怎么讲价等等;也可以比较两国的天气,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这些话题都紧扣课文,又涉及不同文化,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长了见识。

其次是推陈出新,准备相关道具,增加情境表演的真实感。比如在“点菜”这个情境中,我准备了服务员的胸卡(贴有照片、写有名字),自制了菜单(大都是留学生喜欢吃的菜,配有插图),并买了一些一次性的盘子、筷子。练习“买东西”时,早点布置给学生作文《买东西》,再让他们事先准备两三个要出售的东西,带到教室来,使用学习过的讲价还价的技术,看谁买的东西最多,搞价最成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相同币值的钱袋,购物时当真钱使用,多了要找钱,学生很喜欢。老师所准备的这些道具虽然自己费了点心,却能派很大的用场。只要有了真实感,学生就会发挥得更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提出具体的表演要求,这样才不会使练习流于形式。我常常在黑板上列一个表格,将评分标准简明地写出来,当然是根据话题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分标准,有时我会从这几方面考核学生:“发音准不准,占总成绩的30%”,“句子对不对,30%”,“新词多不多,20%”,“时间长不长,20%”,“有没有意思,10%”,将这几项逐一说明。这样学生有章可循,在准备时就会加以注意,少说短句子,彼此纠正发音,选择有趣的话题,这样为了得到高分数,一个组的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是一次很好的取长补短的机会。此外,练习完之后的讲评也很重要,结合评分标准指出好在什么地方,差在哪儿?有利于学生下次注意。

总之,口语课堂教学的优化,一强调效率,二在于学生乐学。任何策略都服务于这两个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编写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7,(1.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吴世雄.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对汉字教学的启迪.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4.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ted | 阅读:
相关新闻